前海中泰咨询

在线咨询 中文 | English
免费服务热线:
专题研究中心 大数据中心 前海中泰数据库

热点专题研究 战略新兴产业 商业时评 产业观察 园区资讯 可研指南 规划政策 产业招商

【广东】《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 (粤府函〔2020〕272号)

2020-10-28   前海中泰咨询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image.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

粤府函〔2020〕27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0〕119号),现将《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创新载体之一,是我国与新加坡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和国际化知识创新平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为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省有关单位要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的沟通请示,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具体政策措施,在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广州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依据《规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动工作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省商务厅要会同有关单位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注意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0年9月28日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

(2020-2035年)

2020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机遇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节 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

第二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第三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四章 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

第一节 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第二节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节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第五章 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第二节 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第六章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第一节 深化中新全方位合作

第二节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第三节 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

第七章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第一节 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

第二节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第三节 推进数字知识城建设

第八章 构建国际化知识社区

第一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节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第三节 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010年奠基以来,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品牌优势明显,作用日益突出。知识城升级为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为知识城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知识城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北部,北面与白云区钟落潭镇、从化区太平镇接壤,南面与黄埔区萝岗街、永和街接壤,东面与增城区中新镇相接,西面为帽峰山风景名胜区。知识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湾顶,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充裕,生态环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奠基10年来,知识城各项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具,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平台有序布局,体制机制优势逐步显现,中新合作全面深化,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突出优势。

第二节 机遇挑战

从全球看,当前国际环境正面临深刻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分工格局、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新兴经济体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应运而生。中国与新加坡与时俱进地推动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双方将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把知识城打造成为中新合作新典范。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力度大、领域广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改革开放红利进一步释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显著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广州国家高新区纳入全国十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为知识城创新驱动引领高端要素集聚提供重要支撑。知识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知识城知识创造与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亟待强化,吸引和培养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任重道远,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需要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总量偏少,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尚未形成,市场化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旧存在,未来发展必须提质加速。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作为中新两国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和国际化知识创新平台,知识城要充分发挥中新双方各自比较优势,突出唯一性、示范性、引领性,以知识引领发展,以科技创造未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以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经济为主线,加强与广州国家高新区联动发展,全面推动知识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开辟开放合作新路径,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知识引领、创新驱动。顺应全球知识竞争的新趋势,把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换,推动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融合发展。

内外联动、开放共赢。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接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国际创新网络,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与港澳创新融合发展,构建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前瞻规划、高端集聚。深刻把握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瞄准前沿领域,集中优势资源,推进系统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实现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按照绿色、智能、创新理念,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营造平等和谐的文化氛围,使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化改革、先行先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勇于担当,敢闯敢试,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对标国际一流规则和标准,构建支撑创新的营商环境,为创新驱动发展探索新道路、积累新经验。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知识创造新高地。把握知识创新脉动,通过深化国际科技合作、集聚知识创新要素、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以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服务和知识保护于一体的现代知识经济体系。通过知识赋能推动知识产业化,促进产业数字化,形成知识应用新场景和知识密集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国际人才自由港。把吸引、用好国际创新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环境,集聚和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构建能够适应和支撑知识城发展的高水平人才体系。

湾区创新策源地。深入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知识引领作用,以重要知识创新、基础研究为发力点,在大湾区内形成基础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知识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创新极。

开放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知识城在中新合作中的独特优势,打造与新加坡、港澳营商环境对接、经济协同发展的合作体系,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构建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发挥知识城作为区域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及广清、穗莞合作,共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对标国际标准,聚焦模式创新,突出价值创造,把知识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典范、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全方位开放的新平台、知识型创新的新标杆。

到2022年,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交通网络便捷高效,智能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国际创新领军人才比较富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商环境全国领先。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件,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5%,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知识城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知识城建设取得全面成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领军人才高度聚集,知识密集型经济高度发达,高质量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相关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知识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球典范。营商环境位居国际前列,宜居宜业新城全面建成,知识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


附件:《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pdf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返回

静态手机移动端二维码_副本.png手机版网站微信订阅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


consult-service-1.png

园区规划

consult-service-2.png

产业规划

consult-service-3.png

可行性研究

consult-service-4.png

商业计划书

consult-service-5.png

医院策划

consult-service-6.png

战略规划

consult-service-7.png

市场调研

consult-service-8.png

研究报告

-----------------------------------------------------------------------------------------------------------------------

consult-service-9.png

军民协同发展

consult-service-10.png

生物产业

consult-service-11.png

特色小镇

consult-service-12.png

战略新兴产业



典型案例推荐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jpg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jpg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jpg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jpg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jpg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png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jpg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jpg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上一条【广东】《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安全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年)》(深安〔2020〕19号)
下一条《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发改社会〔2020〕1572号)

大数据中心

专题研究中心MORE+
  • 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

  • 生物产业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环保以及汽车产业兴衰等,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美/欧/日/韩等都已相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国内主要车企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本土化浪潮势不可挡。

 

免费咨询热线:400-6630-998

地址:深圳前海梦海大道5109号前海卓越金融中心三期1号楼5502

邮箱:info@qhztzx.com

官网:www.qhztzx.com

手机版网站前海中泰咨询移动端微信订阅号前海中泰咨询 - 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前海中泰研究咨询 - 12cm.jpg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前海中泰(深圳)研究咨询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93436号-1 Powered by szweb
0755-32919669 深圳前海中泰咨询公司微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