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中泰咨询

在线咨询 中文 | English
免费服务热线:
专题研究中心 大数据中心 前海中泰数据库

热点专题研究 战略新兴产业 商业时评 园区资讯 可研指南 规划政策 碳中和 乡村振兴 产业招商 智能制造

【四川】《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川府发〔2021〕35号)

2021-11-26   前海中泰咨询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image.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的通知

川府发〔2021〕35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6日


四川省“ 十四五”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优化四川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产业发展 

 第一节 丰富金融业态,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 优化融资结构,构建具有全国辐射力的金融市场体系

 第三节 聚焦金融科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金融高地

第四章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节  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第二节  发展乡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第三节  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发展 

    第四节  发展特色金融,服务重点领域 

第五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第一节  优化金融空间布局,推动区域金融改革 

  第二节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推川渝协同发展 

  第三节 开展“ 一带一路” 金融服务,打造内陆金融开放高地

第六章  构建金融安全屏障,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第一节  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第二节  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模式,推动金融安全发展 

  第三节  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提升风险化解能力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增强发展动力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人才集聚 

  第四节  做好宣传引导,推动规划落实 


本规划依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金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健全、产业质效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375.75亿元,是2015年的1.8倍,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6.9%。截至2020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8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万亿元,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53%和84%。2020年,全省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206.6亿元,较2015年增长437.7%。全省保费收入2273.6亿元,较2015年增长79%;保险密度2716元/人,较2015年增长75.68%;保险深度4.7%,较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持续推进《关于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改革实施方案》落地实施,建立健全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形成“1+X”金融政策体系,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资源、金融人才在成都市集聚发展,持续深化国内外金融交流合作,扩大金融产业辐射力、影响力。2020年,成都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114.81亿元,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全国前列。在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成都市位居全球第43位,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多元化融资格局逐步形成。“十三五”时期,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超过4.6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累计达到1.1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西南基地落地成都市,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一站式、个性化、高效率服务。截至2020年末,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65家,较2015年末增加49家。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2020年末挂牌企业达8552家,较2015年末增长2.3倍。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围绕“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聚焦薄弱领域,金融支持更加精准,全省银行业普惠小微、民营企业、涉农领域、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76亿元、1.73万亿元、1.94万亿元、4146亿元。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在服务“三农”、小微等领域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聚焦抗疫服务,出台并落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11条、复工复产19条等政策措施,截至2020年末,累计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贷款超过368亿元,通过延期还款、续贷、展期、下调利率等措施,有力支持64万户企业复工复产,涉及贷款金额7215亿元。

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先后成立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和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出台《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填补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空白。组建我省首家省级城商行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家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家全国性寿险公司国宝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益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筹建。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全省改制组建农商行72家。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圆满收官。成都市(新都区)、广元市、南充市、雅安市、阿坝州五地绿色金融省级创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经验成果。建立“金融顾问”制度,实施精准金融服务,2020年协调解决融资3716亿元。

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金融机构在川布局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0年末,全省已开业外资银行机构16家、外资保险机构28家。2020年,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366.7亿元,其中与6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跨境人民币交易481.3亿元,是2015年的2.6倍。截至2020年末,全省累计有6757家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13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合计786亿元。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深化,成功上线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平台“中欧e单通”。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支付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天府金融英才”“天府金融菁英”建设工程,金融人才引进培育成效显著。积极稳妥处置重点机构金融风险,推动高风险农合机构全部摘帽。截至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1.69%,较2015年末下降0.8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5个百分点。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实现在营网贷平台全部清零。2020年5月,我省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并保持稳中向好势头,对国际金融资源吸引力明显增强。全球科技蓬勃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将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并驱动传统金融业务形态、服务方式、盈利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催生更多金融新业态新模式。这些变化为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挑战,也为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双向开放提供宝贵发展契机。

从国内看,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系列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将有力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和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科技金融、乡村金融、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从我省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进一步提升,为全省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新的历史使命,是我省吸聚高端金融要素、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提升金融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支柱型产业作用,为我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综合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我省金融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省金融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还不够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金融龙头企业;资本市场利用程度有待提升,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融资能力较弱;金融空间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成都金融极核带动作用不足,区域金融发展特色尚未凸显。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金融工作的新要求,顺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牢牢抓住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新机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为重点,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优化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业与“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联动发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科技驱动,数字赋能。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金融业赋能作用,加快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坚持技术驱动与需求拉动相结合,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相融合,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可得性。

审慎监管,健康发展。提升金融安全意识,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强化科学审慎监管,全面提高监管科技应用水平,增强金融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动金融业规范健康发展。

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更好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落地落实,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金融强省,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7.3%左右,基本形成金融业态丰富、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开放合作深入、生态环境优越的金融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建成依托成都,立足西部,联合港澳,面向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金融业实力稳步提升。到2025年末,金融机构实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金融龙头企业,形成牌照齐全、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功能更加完善,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源头创新和资源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数字金融发展全国领先。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有力。到2025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5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1.5万亿元,保费收入达到3000亿元。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高,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20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乡村金融等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金融改革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到2025年末,区域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川渝金融协作机制更加健全,金融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开放合作更加深入,金融服务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生态环境达到国内一流。到2025年末,地方金融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监管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金融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image.png

第三章 优化四川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产业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提升资本市场综合服务效能,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第一节 丰富金融业态,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

推动金融机构集聚。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川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法人金融机构,合理布局重点金融牌照。支持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川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布局资产管理中心、后台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性总部。鼓励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创新试点。

壮大地方法人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补充资本金、并购整合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质效。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制上市。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本。支持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按照2020年新出台的准入规定提升实力,并依规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充分发挥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用,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我省金融控股集团。支持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标行业先进,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商业银行。深化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支持国宝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增强资本实力,加快推进全国布点布局,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领先的专业化金融机构。支持设立和做大做强地方法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完善公司治理,规范稳健发展。推动设立省级融资担保集团,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发挥融资租赁公司融资与融物功能,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发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风险处置作用,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支持商业保理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提升对“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能力。

健全专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资信评估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设立市场化征信、信用评级等法人机构。加快发展金融数据处理、金融软件开发等外包服务产业。

……


附件:《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川府发〔2021〕35号).PDF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返回

静态手机移动端二维码_副本.png手机版网站微信订阅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


consult-service-1.png

园区规划

consult-service-2.png

产业规划

consult-service-3.png

可行性研究

consult-service-4.png

商业计划书

consult-service-5.png

医院策划

consult-service-6.png

战略规划

consult-service-7.png

市场调研

consult-service-8.png

研究报告

-----------------------------------------------------------------------------------------------------------------------

consult-service-9.png

军民协同发展

consult-service-10.png

生物产业

consult-service-11.png

特色小镇

consult-service-12.png

战略新兴产业



典型案例推荐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jpg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jpg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jpg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jpg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jpg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png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jpg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jpg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上一条《“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
下一条【广东】《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粤府办〔2021〕37号

大数据中心

专题研究中心MORE+
  • 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

  • 生物产业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环保以及汽车产业兴衰等,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美/欧/日/韩等都已相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国内主要车企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本土化浪潮势不可挡。

 

免费咨询热线:400-6630-998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30号沙河世纪假日广场B座507

邮箱:info@qhztzx.com

官网:www.qhztzx.com

手机版网站前海中泰咨询移动端微信订阅号前海中泰咨询 - 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前海中泰研究咨询 - 12cm.jpg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前海中泰(深圳)研究咨询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93436号-1 Powered by szweb
0755-32919669 深圳前海中泰咨询公司微信 在线咨询